我们要通过一系列的短文来分享教会礼仪年。
可能大部分的福音派的弟兄姐妹对于这个礼仪年度的概念是非常淡薄的。因为没有礼仪年年度的概念。礼仪年和我们平时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非常的类似的,即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会过我们的传统节日以表明我们的身份认同和民族特性。
作为基督徒,有其特殊的年历,来推进我们的教会生活,并且促进我们在世界上成圣的旅程。我们会有降临期、圣诞期、显现期、大斋期、复活期、升天期、三一后等一系列的划分组成。在这些划分之中,又插入了不同的节庆,这些共同组成了教会的礼仪年。
在这里我们要简单的介绍礼仪年的由来。
首先,早期基督教的信徒很自然在主日,也就是主耶稣复活的日子举行崇拜,按着主耶稣的吩咐举行圣餐礼仪。
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上帝,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使徒行传2:46-47
必须要注意的是,每一个主日,都是欢庆基督复活的日子。主日,或者礼拜天,会被称为第八日,这是一个全新日子,基督把这个日子更新了。
同时,犹太人有他们的大节庆,比如逾越节,住棚节等。基督徒自然延续了犹太人的传统,并且将之更新为有基督教内涵的节日——即,圣诞节、复活节等。
第二,古代教会没有所谓的礼仪年的完整规划。没有所谓的复活期、圣诞期等节期的划分。礼仪年是16世纪之后才逐渐产生的。特别是礼仪年这个词汇,是十七世纪的时候出现的。在古代,并没有礼仪年这个词汇。在古代的礼仪书之中,多用“循环年”(Anni Circulus) ,亦用“循环经课”(Officium Orbiculare)。
第三,虽然没有完整的礼仪年的概念,但是,礼仪年的元素在教会发展的过程之中,不断的完善。比如,复活节,教会通过大公会议确定了复活节日期的计算方式。大斋期最初是为了犯过被惩罚的信徒公开忏悔的时间,后来逐渐发展为全教会的弟兄姐妹进行斋戒祈祷的时间,目的是为了预备过神圣的哈巴斯,即我主耶稣基督的复活节。
第四,近现代为了牧养的需要,以礼仪年的概念,对教会一周年的信仰生活进行详细的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