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2017年教會年歷的註解

拖把收到了年歷之後,就對於年歷上各種詢問,筆者本以為這上面很好理解的,但是,考慮到和「拖把」同學一樣對於教會一些傳統的常識的缺乏,特意為此寫此小文。

本年歷是安立甘傳統的教會年歷。配合使用的公禱書是1928年大美國聖公會出版的公禱書,於1932年翻譯為中文。其中的詞彙,對於上帝的稱呼是為天主。並且已經沒有現成的版本,所以,安立甘傳統事工出了一本小手冊《早晚禱禮文》包含了,我們每日所需要使用的禱文和經課。

一、封面聖像——基督和他的朋友

基督和聖枚納(Saint Ménas)— 埃及中部的Baouit隱修院院長。七世紀科普特基督徒的聖像畫,現保存於巴黎盧浮宮。

從這個聖像畫見到兩個人肩並肩。

他們很相似:相同身高、相同體型、相同眼神、相同容光煥發。但他們又卻不是完全相同:不同色調、不同長衣、不同的姿勢。

他們不是作排斥彼此,而是作兩者面面相對的關係,以同樣的視角去看。他們寧靜的面貌和大大的眼睛在平安里邀請我們。

從右側人物光環里的十字架,可以辨認出祂是基督,有一同伴與祂路上並肩前進。基督把祂的手臂放在同伴的肩上,這不是一個約束的姿勢,而是在表達彼此同心同意的關係,也是表達由基督賦予他的責任。祂依靠祂的朋友,並派遣他走在基督的前頭。
同伴在指認基督的同時,手做了祝福的姿勢。這是耶穌升天前在世上的手勢(路加福音24:50),這常見於在所有聖像畫里救世主用的手勢,如今由祂的門徒在此應用。祝福就是彰顯及慶祝上主切願給予豐盈的生命。

基督抱著一本大書,門徒手中握有一個捲軸— 福音。基督是具人位格的聖言,祂將從天父聽來的所有話語傳達給祂的朋友們,並叫他們把福音傳遍普世。

二、年歷上詞彙的解釋

凡是和「救主受割禮日」帶有日結尾的聖日,乃是公禱書記載的聖日,有經課,有祝文,有前夕的經課,和本日的聖日專屬的早晚禱經課。

八日慶典:在教會傳統中,這節日之後要連續八日舉行彌撒紀念該日子。

禁慾:每逢禮拜五,夫妻理應停止房事,本日是基督受苦的日子。

齋戒:大齋期,理應每日守小齋。在大齋首日,也就是聖灰日,以及救主受難日理應守大小齋。

殉道:表示該聖徒是殉道者,為基督獻上自己的生命。

精修:精修聖徒。這一頭銜的最古老的用法是用來表明那些遭受迫害、折磨,但並沒有受害致死的聖人。這種用法現今依然在東方基督教中存在。在拉丁禮教會中,這一頭銜已被擴展,可以被使用在任何不具備:殉道者、宗徒、聖史、童貞頭銜的聖人上。當基督信仰在歐洲普遍後,針對基督徒的迫害已很罕見,那些度聖善生活並在安詳中去世的聖人都可以被給予此稱號。

童貞:表示該聖人是守終身童貞。

寡婦:說明該聖人是在丈夫去世之後,沒有嫁給他人。

四季齋期:有四大祈禱及守齋日(Rogation and Ember Days),稱之為「四季齋期」。教會為人類的需要,特為田間的出產以及人的勞作祈求上主,並公開向祂謝恩。這些祈禱日通常也與守齋及愛德行動相配合。

「四季齋期」(EmberDays)有長遠的歷史,是以羅馬為中心的西方教會特有的齋期。這種季節性的齋期,在第三世紀時,已經在教會中出現。起初,這類齋期每年只有三次,而非每季一吹,這是由於它起源於羅馬人的農業節期。古代的羅馬人每年在六、七月間收割穀物,在九月中揀擷葡萄,及在十二月中播種的時候,會舉行獻祭,為各項農作物的收成,感謝他們所信奉的神。

早期的基督徒有很多是羅馬人,而農業是當時的主要生產方式,所以他們歸信基督後,仍然遵守民族的風俗習慣,慶祝農作物的收成,不過,他們慶祝的方式是比較嚴肅的,是以祈禱、禁食、行善和舉行聖餐,來表達他們對上帝的感謝。

第四世紀時,西方教會受到舊約聖經的撒迦利亞書八章十九節所提及的四次齋期的影響,在春季增加一次齋期:在一0七八年,教會接受教宗額我略七世的建議,訂每年的大齋第一主日、聖靈降臨日、聖十架日(九月十四日)和將臨期第三主日這四日後的星期三、五和六為四季齋期,由於春季齋期和冬季齋期分別被放在大齋期和將臨期這兩個主要齋期內,所以,它們的地位並不太明顯。

特禱日:每年耶穌升天節前三日,稱為「三天祈禱」。「三天祈禱」起源於法國:第五世紀時,法國持續發生天災人禍,瘟疫地震不斷,哥特人入侵,為此維安地方的主教聖馬美多發起這一公祈禱。當時舉行此公祈禱的動機是為平息上帝的義怒,祈求天主憐憫,故此這三天的祈禱帶有嚴酷的補贖工作。第八世紀時,這一祈禱傳入羅馬,不久便普及於整個西方教會。然而當它被推行於他處時,失去原有的嚴酷補贖特徵,而演變成了三天莊嚴的公眾祈禱。之所以有這樣的演變,原也不無理由:三天祈禱的時間雖在耶穌升天節的前三天舉行,本來卻與耶穌升天節沒有什麼關聯;在此時期舉行嚴酷的補贖,與耶穌升天節喜慶的性質不很適宜。儘管如此,三天祈禱與耶穌升天節的立意仍有密切的關係:在世上的教會,正在處在向天堂行進的艱苦旅程中,為了獲得充分的援助,不得不呼求升了天的基督,及在天諸聖。

國王:他是一個國王。

可敬者:在基督教信仰中,可敬者(英語:The Venerable),又譯為尊者,是一個特別的頭銜。在羅馬天主教會中,它是封聖的過程之一,用來表揚在教會中,具備英雄般美德的信仰者。可敬者是神僕(Servant of God)的上一階,經過詳實考察證人及相關資料確認被查證者生前是否有英雄般的操守美德或成就,而賦予亡者此稱號,其位階低於真福者與聖人。

再進一步確認有因請亡者轉禱而成效的奇跡後,可敬者可經由宣福禮,成為真福者。

修道院長/修女院長:該聖人是一個修道院長或者是修女院長。

三、數字顏色

數字的顏色就代表當日的禮儀顏色。

關於顏色在《教會年歷簡介》的文章中,已經有詳細的介紹。這裡再列舉一下。

紅色:在教會中,紅色不是代表喜樂的意思。紅色一般用在以下場合:聖靈降臨節、棕枝主日以及紀念殉道聖徒。這個三個場合是可以使用的。所以,某些人在聖誕節的時候帶著中國的色彩,要喜慶就要紅色,使用了紅色,這是不對的。紅色在禮儀中象徵的是流血和燃燒的火焰,而沒有喜樂的含義。

紫色:代表著悔罪、預備。所以,在降臨期和大齋期使用。

綠色:聖三一主日後的主要顏色,象徵著生命和希望。

白色:喜樂,聖誕節的時候,要用的是白色。喜慶和靈魂的純潔。

黑色:表示死亡和哀傷,受難日使用,或者在喪事彌撒中使用。

還有一個特殊的顏色就是粉紅色:代表著喜樂的意思。

四、封面「安立甘傳統」,二維碼

封面打字是我們安立甘網絡事工的名字「安立甘傳統」。二維碼是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我們會在這個公眾號上發佈每日的早晚禱,經課,一些教會傳統小常識簡介和聖人講道。歡迎大家關注。

希望大家用好此年歷,善度我們信仰生活。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