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书介绍
作者:保罗
雖然近現代有一些學者認為本書並不是保羅所寫的。但是,這觀點基本上得不到支持。無論是從羅馬書的內證,或者是古代的教父的外證,都表明本書的作者是保羅所寫的。
好幾位使徒教父,例如羅馬的革利免(腓立比书之中提及的革利免)、安提阿的聖伊格納丟、士每拿主教坡旅甲都引用了羅馬書的內容;到了第二世紀末期,羅馬書就已經被列入保羅書信之中,現在可以考古的最早的新約聖經目錄之中,包括第二世紀中葉,由異端馬吉安所編撰的目錄,以及第二世紀末葉,穆拉多利經目(這是考古學可以找到的,最古老的正統聖經目錄)都將羅馬書列為保羅書信。
保羅有什麼特質呢?
- 保羅具有雙重的文化背景:首先他是猶太人,他血統是純正的,是希伯來人所生的希伯來人,他是嚴格的遵守猶太人的教條,並且在皈依基督之前,他是在最嚴格的法利賽教門下受訓練的,他為祖宗的律法大發熱心。他作為嚴格遵守律法的法利賽人,在律法的要求上,他是無可指摘的,並且一開始他敵視基督的教會,認為基督徒是破壞猶太人律法的,因此,在司提反殉道的時候,他參與其中,並且為打死司提反的人們看守衣服;他也拿了大祭司的文書,去大馬士革去逮捕基督徒。保羅深厚的猶太背景是不容忽視的。並且,他對希伯來聖經的掌握和解釋的技巧,就是他拉比訓練得來的。其次,他是基利家的大數,曾經接受過希臘教育,並且通曉希臘文。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當時的猶太人,除了少數的一些拉比之外,大部分在外邦居住的猶太人所使用的都是希臘語,而在巴勒斯坦地區居住的猶太人使用則是亞蘭語,在外邦居住的猶太人她們看的聖經也是希臘文聖經,被稱呼為《七十士譯本》,因此,通曉希臘文化為他之後的旅行佈道奠定了基礎。並且,他生下來就是羅馬公民,羅馬的公民權在那個時代是非常不好獲得的,並且生下來就是羅馬人比後來因為戰功,捐錢成為羅馬人的人,身份更加的高貴一些,因此,他可以以這個身份來應付政府方面的事情。
- 保羅的蒙召:保羅有一個特殊的蒙召的經歷。保羅在大馬士革城外,被主耶穌所光照,與復活的主相遇。當保羅遇到了主耶穌,並且接受洗禮了之後,他先在阿拉伯預備,在基利家的大數等候。最後,以安提阿為根據地進行宣教。安提阿就成為了,除了耶路撒冷之外的第二個宣教中心,彼得在監牢裡面被天使解救之後,他也是來到了安提阿,建立宣教的基地。而保羅是在巴拿巴的帶領下,加入了安提阿這個大家庭。保羅就從原來逼迫教會的人,因為大馬士革的經驗,而成為傳揚上帝福音的人。並且他知道自己的責任是給外邦人傳揚福音。
时间:大概是56-59年之间。
地点:写信的哥林多。
收信人:羅馬的教會。
在保羅寫書信的時候,羅馬已經有上帝的教會。當保羅被押往羅馬上訴到凱撒的時候,有當地的基督徒迎接保羅入城。也就是說,在保羅寫信的時候,羅馬這個地方已經有上帝的教會。當保羅在哥林多宣教的時候,有一對夫妻從羅馬來,他們已經是基督徒了。
使徒行傳18:1-3 这事以后,保罗离了雅典,来到哥林多。遇见一个犹太人,名叫亚居拉,他生在本都;因为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新近带着妻百基拉,从意大利来。保罗就投奔了他们。他们本是制造帐棚为业。保罗因与他们同业,就和他们同住做工。
這裡的“革老丢命犹太人都离开罗马”,根據羅馬人的歷史學家蘇埃托尼烏斯(Suetonius),當時革老丟之所以驅逐猶太人離開羅馬,是因為猶太人中間,因為“基里斯都”的煽動下經常暴動。所以,有一些學者認為,不是在“基里斯都”的煽動下暴動,而是在羅馬的猶太人群體之中,他們因為對“耶穌基督”的身份不同,而互相起了爭執,甚至會有爭鬥的事情,引起了羅馬城治安的問題,因此,那時候羅馬皇帝一氣之下,直接將全部的猶太人驅逐離開羅馬。
綜合以上所說:
第一,羅馬的教會不是保羅建立的,保羅寫信的時候,他還沒有來到過羅馬。
第二,根據教會歷史學家優西比烏的記載,彼得曾經帶著馬可去羅馬堅固上帝的教會,马可福音就是写在罗马。
第三,羅馬教會的開始,很可能是在五旬節的時候,當時,有從普天下各個地方的人來到了耶路撒冷,這些人包含了猶太人和進猶太教的人,那麼,其中也是包含了有從羅馬來的人。而這些人領受了福音之後,回到羅馬,在羅馬的會堂裡面宣講基督的信息,一部分人接受了,一部分人不接受。甚至後來引發了很多的騷亂。因此,皇帝凱撒將所有的猶太人驅逐離開羅馬。也就是說,有一段時間,羅馬的教會裡面沒有猶太人,幾乎都是外邦人,他們曾經接受唷太人,現在更是接受了基督的信仰。
罗马书 第1章
罗马书1:1-7节,是罗马书的序言。如果按著希臘人的傳統,他們的問安的方式很簡單,就是某某人向某某人問安。而猶太人以及東方的人問安的方式,多了一句,某某寫信給某某,願⋯⋯
保羅在這裡的問安的方式,實際上採用了猶太人的問安方式。但是,他將一句簡短的問安,給擴展成為7節經文,包含了寫信的人、收信的人、問候語等等方面,並且做了一個詳細的擴充。我們來逐一來看一下:
- 1:1 耶稣基督的仆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上帝的福音。
第一、基督耶穌。
如果按着希腊文的原文的顺序:奴隶,保罗,基督,耶稣。
也就是说,中文的翻译上有一些错误,按着原文应该是基督耶稣的奴隶保罗。基督耶稣和耶稣基督是有什么区别呢?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之中,这两个词汇应用上都是有不同的目的。当用耶稣基督的时候,所强调的是耶稣基督在世界上的工作和他的人性。当强调是基督耶稣的时候,使徒保罗所强调神性的身份,基督,也就是弥赛亚的身份。为什么要强调基督的身份。
第一,在这里的保罗是要给一个他没有去过的地方——罗马——的教会写信,并且保罗在书信之中,实际上还有其他的目的,想要罗马教会接待他,甚至是帮助去帝国边境的地方宣教,因此,在罗马书之中,他的语气是比较客气。虽然,罗马书和加拉太书里面所论述的主题都是非常的相似,就是犹太人的律法和基督的救恩的关系。但是,加拉太的教会是他亲自所建立的,因此,语气上比较严厉,而罗马书则是比较委婉。
第二,保罗强调基督神性的力量,也就是是强调他使徒的身份。为什么保罗有权威写信?因为保罗是耶稣基督所特别选召的人。他肩负了耶稣基督所赋予他的特殊使命。所以,在这里引出第二点的内容:仆人保罗。
第二、奴隸保羅。
还是要说翻译的问题。在这里中文的圣经选择翻译为“仆人”比较不符合原文的意思。仆人是受雇佣在家里处理事情,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被解雇的时候,他就不是这个家的仆人。所以,這裡更好的詞彙是奴隸,奴隸是沒有任何的自主權。根據學者的研究,整個羅馬帝國有接近6000萬人是奴隸,就僅僅羅馬一城,就有40萬的奴隸。這些奴隸並不是被看為人,而是一種會說話的財產。
那麼,在這裡保羅所要強調的是什麼?他所強調的不是倫理道德上的奴隸和主人的關係。他所強調的是,他和基督耶穌之前有一個神聖的關係。這個關係,不是地上的,而是天上的,這個關係,所維持的,是一個神聖的關係,而保羅在這個神聖的關係之中,他完全屬於基督耶穌,聽從基督耶穌的命令,做基督耶穌所做的事情,
也就是說,這裡基督耶穌的奴隸保羅,不是保羅自己謙卑的說法,不像教皇格利高利七世,他自稱是“众僕之僕”,所有僕人的僕人,但是,這不過是一個自我謙虛的說法,教皇在當時教會裡面擁有巨大的權利。而保羅在這裡所強調的,正是他和基督耶穌之間神聖的關係。正是因為如此,耶穌基督呼召他成為他的使徒。
这对于当时住在外邦的犹太人来说,“上帝的奴隶”这个词汇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他们所使用的希腊文圣经《七十士译本》里面,这个词汇常常用来指示上帝的仆人,例如摩西、约书亚以及众先知等等。
因此,基督耶稣的奴隶保罗,他是完全顺服基督,完全效忠于基督,正如古代的先知圣人们完全的降服在上帝的旨意之下,并且不留余力的事奉上帝。同时,也是对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表明了自己的身份,我是特别被选招出来成为上帝的仆人,因此有使徒尊贵的身份。
第三、保羅的名字。
我們知道,聖經之中對保羅有兩個名字,一個叫做掃羅,一個叫做保羅。在舊約之中,有以色列第一任君王就是叫掃羅。有人看聖經看錯了。就說,原來掃羅是國王,後來悔改了,不做國王,去傳福音,成為了傳福音的保羅。這是錯誤的說法。
對於保羅的名字,有人理解為,說在猶太教的時候,叫掃羅,然後皈依基督了改名叫保羅。掃羅有自大的意思,保羅則是微小的意思。但是,我們從使徒行傳裡面看到,並非掃羅皈依了基督馬上就用保羅來代替的。而是當他的傳教工作主要面對外邦人的時候,使徒行傳才開始用保羅來稱呼他。因此,在這裡必須要糾正的,那就是保羅沒有一個改名字的過程。那麼,他的名字是怎麼回事呢?
因為保羅是羅馬公民的身份,因此,他的名字很可能包括了三個部分:個人的名字,族群的名字,家庭的名字。這個就像現在英文的環境下的取名字的方式。例如,上一任的美國總統叫做:唐納·約翰·川普。他的名字叫做唐納,他的姓氏是川普,中間名字是約翰,一般國外人取名字都是會將他們的父親,或者祖父的名字放在名字和姓氏中間。
另外,保羅本身是猶太人,因此,他很可能有一個猶太人的名字。這個猶太人的名字就是掃羅。所以,一個很簡單的結論就是,保羅是他的羅馬身份的名字,而掃羅是他猶太人身分的的名字。他沒有改名字的過程。
使徒行傳13:9 扫罗又名保罗。
保羅作為外邦人的使徒,他的工作主要是面對說希臘語的外邦人,因此,保羅書信之中,他的名字都是採用保羅,一律使用羅馬人的名字。
第四、奉召做使徒。
使徒這個詞彙是有廣義和狹義的意思。從廣義來說,所有奉上帝的差遣進行工作的人都是使徒。因為他們為基督的使者,傳揚基督的福音。
但是,在這裡的保羅,通過強調自己是基督耶穌的奴隸,也就是他與這位神聖的上帝有一個神聖的關係的,所以,他所強調的不是廣義上使徒的身分,而是狹義的使徒身分。因此,他是奉召做使徒的。這裡為甚麼要強調奉召呢?
實際上,保羅的蒙召和其他使徒的蒙召是不一樣的。其他使徒的呼召,是耶穌基督親自呼召的,並且他們是跟隨過耶穌的,他們親眼看過耶穌所行的神蹟,他們也成為耶穌復活的見證人。所以,其他的使徒沒有通過耶穌的顯現而成為使徒的,並且耶穌顯現的對象也不一定要成為使徒的,例如耶穌曾一次性顯現給500人看見,但這不意味著,這五百人都是使徒了。因此,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奉召做使徒的只有一個人,就是保羅,因為其他使徒在教會內本身就具有無上的權威。
在古代的世界里面,被選成為祭司的,有不同的方法,例如抽籤和異象,而馬提亞是屬於第一個方法,而保羅則是屬於第二個方法。因此,保羅是屬於特殊的使徒。
哥林多前书15:8 末了也显给我看;我如同未到产期而生的人一般。
因此,当我们看到启示录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将来新天新地新耶路撒冷城有十二个根基,根基上有羔羊十二使徒的名字(启示录21:14)。但是,没有保罗的名字。因此,保罗是非常的伟大的,但是,他是第十三位使徒,是因为特殊的恩召,加入十二使徒的行列之中。他是基督耶稣亲自干涉的结果,所以,在这里要强调自己使徒的身份。而其他使徒则是可以不用,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使徒们是主耶稣亲自设立的。
教会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耶稣基督为房角石,各房联络合适,建立基督的身体。所以,教会的信仰是建立在十二使徒的根基上。保罗乃是上帝特别选招出来弥补十二使徒。并且使徒保罗是在异象之中被呼召的,因此,他没有法律意义上的使徒传承,而是作为一个宗教的领袖的传承,这个传承就是在于效法的意义上,正如使徒保罗所说的,你们要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一样。
所以,教会的信仰传承就有两个重要的支撑点,一个是使徒们的信仰,正如信经所说的,我信使徒所传的,唯一圣而公之教会。这个是建立在使徒的根基上的。所以,如果信仰的教义仅有因信称义的话,那么,这就不是使徒们的信仰。早期罗马教会的异端——马吉安主义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他认为希伯来圣经不是基督教的信仰,因此,不要。他认为使徒们所写的内容,都是有太多犹太教的东西,都不要。他只要一部福音书——路加福音,他只要保罗的书信。但是,我们知道保罗的书信里面还有引用很多旧约的经文,他把所有引用的都删了,并且解释为这是犹太人的诡计。最终教会判其为异端,因为他只要保罗,不要十二使徒。教会的信仰是使徒们的信仰。
另外一个支撑点就是对保罗生活的效法,就是禁欲,刻苦修行。因此,教堂和修道院,共同组成了教会的信仰生活。
第五、特派传上帝福音。
特派和“基督耶稣的奴隶”一样,也是一种神圣关系的表达。也就是特别差遣他的意思。保罗在这里所用的词汇也是祭司的词汇。因为福音这个词汇在希腊文之中,本身就是包含了传达的意思。对于生活在天子脚下的罗马人,他们对“福音”这个词汇的内涵应该是非常清晰的。因为福音这个词汇本身就是用宣布新的凯撒登基的消息所使用的。
所以,我们还是要强调圣经之中的词汇,乃是首先对当时的人们有意义的,他们一看的时候就能看懂的。所以,保罗在这里就借用了他们所使用的福音这个词汇,来表达救恩的好信息。罗马人知道福音是新任凯撒登基的消息,对于基督徒来说,当然也是知道,这个福音用这里所表达的是,基督耶稣为王的好消息。正如以赛亚先知所说的:
以赛亚书 52:7 那报佳音,传平安,报好信,传救恩的,对锡安说:“你的上帝作王了!”这人的脚登山何等佳美!
也就是说,在传报神圣的福音这件事情上,保罗担任了特殊的职责,就是成为传令官,去传扬基督耶稣为王的消息。这个正如凯撒登基的时候,不是所有人都是去通报这个消息的,只有经过拣选的传令官才可以的。因此,保罗在大马士革蒙召的目的,就是要成为基督福音的传递者。他不是凭着自己得到了这个位置,而是在上帝的旨意所拣选下,成为上帝福音的传令官,成为好消息的传报者。传报的内容就是基督的福音。
所以,使徒保罗的使徒职分就非常的明确了。第一,他成为信徒们所效法的宗教领袖,信仰生活的楷模。第二,成为福音的宣扬者。如同上帝呼召了先知耶利米一样,现在上帝也呼召了保罗,来做使徒的工作,宣扬上帝的福音,奠定团体的基础,在信望爱之中,将福音活出来。